【湾区追梦】一条“中山鱼”的澳门之恋

广东学习平台2019-12-21
订阅
作者:程明盛 黄凡 明剑 何雪雁

据中山海关提供的数据,澳门回归20年来,中山供澳水生动物超16万批次共8.6万吨,供应活猪约40万头,每天向澳门同胞供应约60吨蔬菜占市场3成,堪称澳门的“大菜篮子”。其中,2019年供应澳门市场各类食用水生动物超9000吨,占澳门市场8成,主要供应鲩鱼、鳙鱼等淡水鱼,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甲壳动物,扇贝、贻贝等软体动物,“中山鱼”由此独步澳门市场。庞大的供应链背后,是中山农人构建的一条令澳门人放心的产业链条。

水产养殖场工人正在抓鱼。

“中山鱼”2小时游到澳门

12月20日,澳门回归20周年当天,凌晨2时30分,位于中山市港口镇的广东省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山水出”)铺锦水产养殖场,一口鱼塘边亮起一盏耀眼的灯。灯下,刮鱼工下塘拉拢渔网,塘边吊车升了起来,被网集中到塘边的鱼不时跃出水面。一辆粤澳两地牌的货车停靠塘边,吊车吊起一桶桶鱼过秤、装车。抓鱼激起的噼啪水声,刮鱼工响亮的报数声,交织成热腾腾的劳作场面。

凌晨3时,中山海关石岐办查检一科于晓阳和几名同事,准时到达铺锦水产养殖场做现场监装。此前,妻儿还在睡梦中,于晓阳就从家里出发,和几名同事会合。

凌晨4时,第一辆满载塘鱼的货车准时离场,赶在6时30分前出现在澳门的“水上街市”鲜鱼批发市场。

于晓阳一行锁上车厢门,看着货车离开。“这一周来,我们天天摸黑出门,将坦洲、港口等几个大的供澳养殖场基地跑了个遍。”于晓阳说这话时,声音有些疲惫。

上午9时30分,记者赶到位于中山市坦洲镇的广东省中山水产进出口有限公司(简称“中山水产”)祥辉水产养殖场时,最后一辆开往澳门的两地牌照货车正好离开。这辆车2小时后抵达澳门权记鱼栏,进行交易。

从中山塘头到澳门市场继而走上澳门人餐桌,最快只需用2小时。这是中山与澳门之间每天都在上演的一幕。

当天,中山水出和中山水产各有2车鱼发往澳门,中山水出的宝平鱼、中山水产的生生有渔品牌,已为澳门人熟知。仅这两家公司,当天就有8吨鱼输送到澳门,平常日输送量在8吨至10吨。

包括中山水出和中山水产在内,中山目前共有供澳门食用水生动物养殖、中转场35家。

工人们在挑选装运合格的鲜活草鱼和鳙鱼。

一年365天风雨无阻

冬日中山的水温有些寒凉,55岁的梁文广穿着水叉裤站在10摄氏度左右的水里,从渔网里捞起一条鱼,掂一掂分量,随手投进身边的深蓝色鱼桶里。见他偶尔将抱起来的鱼扔回到水里,问他为什么挑挑拣拣,他说要分装不同规格的鱼,供应不同的客户。

一辆车上,50个桶整齐摆放,分装2公斤至2.25公斤、2.5公斤至3公斤、3.5公斤至4公斤三种规格重量的鱼,每个桶可装50公斤至75公斤活鱼。

澳门货车刚刚离场,梁文广一行上岸稍事休息,一辆粤港两地牌照的货车进场。梁文广一行忙完了,爬上岸,在塘岸上水池里冲洗一下水叉裤,将水叉裤脱下来,露出便装。

他是养殖场场长,与另几名刮鱼工住在场内员工宿舍,只有旁边村里的2个刮鱼工住在家里。

他的家在70公里外的中山市东凤镇,前一天下午4时,忙完场内的工作,他匆忙回了一趟家。当天上午,他赶回场里。

这个场,刮鱼工每天凌晨4时起床,吃过早餐,就开始一天的工作。午餐过后,要忙着收拾渔网,除草,维修器械。一年365天,除了超强台风等袭击致海关关口关闭时,刮鱼工风雨无阻,只能轮休。

记者问来自广西桂林的刮鱼工陈长伸:“习惯这样晨昏颠倒的生活吗?”他说,做这行10多年,已经习惯了。追问他多久没有见到家人了?他说每年春节回家一次,在广州打工的女儿有时过来看他,想家了就打个视频电话。

海关工作人员在一家养殖公司现场检查。

每塘鱼必经过四道防线

在祥辉水产养殖场,记者看到,这里共有19口鱼塘。公司塘鱼业务部经理陈桓坚说:“这个基地共有192亩,最小的鱼塘7亩多,最大的差不多11亩。”他说,公司共有3个出口养殖场,同在坦洲镇的还有一个更大面积的注册养殖场。

当天刮鱼现场,祥辉养殖场质检员黄志能在塘岸和货车之间忙碌着,经验丰富的刮鱼工将鱼挑进桶里,他朝桶里看一眼,有时挑走一两条鱼放回塘里。“供澳的鱼要精挑细选,胖瘦要适中,鱼身要光滑,重量要按客户规格选。”他解释说。车子装好后需要换水并加上冰水,让鱼能够经得起两三个小时的运输周转考验。

随后,黄志能跳上车子,又逐一将水温和鱼的状态检查一遍,然后挂好客户信息,锁好封条。车辆离场了,他才能歇一会。见他两眼有些通红,问他怎么了?他解释说:“被鱼塘里的水溅到了,习惯了。”

黄志能被公司派驻香港的鱼栏工作过多年,对港澳市场客户选鱼需求了然于心。他的身份是养殖场质检员,日常工作是天天抽检,是养殖场直接把关人,是中山鱼的最前端防线。

在养殖场之外,出口澳门的鱼还需要经过海关、农业农村局、集团公司三道防线。每塘鱼从合作养殖场转运过来,先经过抽检,合格后才能进入出口养殖场,随后经过45天瘦身。这2个月里不投料,“减肥”10%至15%,直到肥瘦适中,皮肤色泽靓丽,鱼身苗条紧实,才达到供港澳标准。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的有关人员定期、不定期到养殖场进行例行检查,抽取水样和鱼样回去检测。

集团公司人员定期、不定期来抽样,送到集团实验室检验。

出口澳门的鱼,中山海关还要再把几道关。一批鱼刚从合作场转来“吊水养殖”,入塘时,海关人员就到现场进行例行抽检登记,取样送到中山海关技术中心进行检验。每一生产批次准备出口的鱼,都要经海关部门抽检合格后,才允许申请出具检疫证书。每一个生产批次的鱼都要经过例行检测,通过12项标准的检测。每年,中山海关还要对每个养殖场做一次“大体检”,涉及50多项检测标准。于晓阳说:“相比其他出口目的地,出口澳门、香港的鱼,标准要求都更高,更严。”

工作人员在检测鱼塘水质。

“中山鱼”凭什么独步澳门?

“中山鱼”在澳门市场一枝独秀背后,是一个庞大的水产养殖业。中山市现有约4万公顷种养殖面积,其中2.09万公顷水产养殖面积,占全部种养殖面积的52.48%,养着四大家鱼、南美白对虾、脆肉鲩、罗氏沼虾、黑鱼、河豚等,供应香港市场4成、澳门市场8成食用水生动物。

毗邻澳门的中山,得天时、地利、人和,早在澳门回归前,就是澳门市场农产品重要输出地。

从中山输澳水产品数量看,澳门回归20年,中山输澳食用水生动物8.6万吨,平均每年4300吨,而今年已达到9000吨,比20年平均值多了1倍多,“中山鱼”在澳门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大,背后是“中山鱼”建立的质量信誉。

中山水出公司塘鱼部副经理何建业告诉记者,公司淡水鱼供港澳已有60年历史,尤其“宝平鱼”品牌在当地市场已形成一定口碑。

中山水产副总经理李琼说,中山相关水产企业把保障澳门菜篮子供应放在了首位,“中山鱼”质量非常稳定,又有毗邻澳门的优势,加之塘租波动不大,供应澳门市场价格比内地还便宜。近年来,周边一些供港澳的养殖场受物价波动等因素影响,逐步减少了出口澳门的量,此消彼长之下,“中山鱼”独步澳门市场, 已经成为澳门人餐桌上的主角。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单位:中山日报
责任编辑:蓝运良 阮志峰
广东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