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绘画
初入杭州市滨江区社区学院,除了会议室里有教师在进行会议研讨,其余教室里空无一人,学院里不见学员踪影,叫人不禁疑惑:社区学院怎么“空”了?
原来,随着社区市民学校的建设,滨江市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上课,无需去区里的社区学院了。
“现在,区级社区学院起的是统领的作用,具体的课程和培训,已下渗到各个街道的社区分院和各社区的市民学校,让社区教育真正进入社区里面。”滨江区社区学院院长赵国祥表示。
近年来,滨江积极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通过开展现代化市民学校建设,创建了多个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积极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终身教育网络。一个以街道政府为主导、社区市民学校为阵地的“30分钟市民学习圈”已在滨江初见雏形。
软硬件高配
一流的教育离不开优秀的师资。杭州市滨江区社区学院多渠道聘请好教师。这些老师中,有来自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职业艺术学院等高校的优秀教师,也有具有专业特长和教学能力的“民间达人”。
就职于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蒋全龙医生,从2010年开始在滨江开展急救培训教学,至今已培训超过3000人;“80后”老师魏吉华,2016年开始为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下称西兴成校)的书画爱好者授课;齐中豪老师是德籍归国华人,在杭州市滨江区浦沿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授舞蹈,利用语言优势在社区居民和外籍朋友中认真推广健身广场舞……
声乐课
截至目前,滨江各级社区学院已有专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40人。
滨江还在网上开展了“社区好老师”评选活动,吸引近2万人参与投票。赵国祥说:“寻找社区好老师,能够为社区教育发掘更多有志、有技、有能、有心之才,打造更为优秀的师资队伍,以‘市民终身教育’反哺‘市民终身学习’,这才是真正的终身教育。”
赵国祥介绍,滨江各级社区学院和市民学校在硬件上都是“高配”,各学校均配有培训教室和设施齐全的多功能厅,拥有图书资料室及电子阅览室,能为居民提供现代远程教育的数字化教学系统。
此外,滨江区社区学院还建设了滨江区市民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滨江乐学在线,开设“杭州滨江社区教育”微信公众号,市民们足不出户就能在家里接受教育,进行线上学习。
课程多样化
“活到老,学到老”“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在滨江区社区学院里,这两句话被一一实践。社区学院的课程丰富多彩,不仅有国画、书法、舞蹈等基本课程,也有安全生产课堂、急救教学等相对小众的课程。受众群体也从单一的老年人群体进一步扩大,不仅有青年人参加,甚至还有外籍人员加入了进来。
书法爱好者现场表演
在浦沿成校,夕阳红书法培训是这里的热门课程。
“以前,我们这里喜欢书法的人很多,但都是自己胡写写。当时就想,如果能凑在一起,请个老师教教我们,该有多好啊。”原杭州电化厂工会职工金士才的这个想法在浦沿成校得到了实现。2012年3月,浦沿成校夕阳红书法社团正式成立。在专业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学员们进步很快。渐渐地,这些学员成了他们所在社区的“书法名家”,有的学员还在区书画比赛中获奖。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社区教育资源,开展具有鲜明本土化特色的社区教育活动是滨江区社区教育的另一重要特色。在西兴成校,建立有西兴灯笼培训体验基地,常年由老艺人开门收徒,传授技艺。自培训工作开展以来,已经有782名居民前来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的制作技能。除此之外,学校还以农民或失业人员为对象,开展了西兴灯笼制作技能培训。目前已培训445人,这些人员经过考核已能够独立制作灯笼。
西兴灯笼
目前,滨江已拥有社区学院1家,街道社区分院3家,社区市民学校60家。无论居住在滨江的哪一个角落,走路30分钟内就一定会有社区市民学校,真正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