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重镇”到宜居宜业新城 看南京燕子矶的涅槃重生

江苏学习平台2019-08-20
订阅
作者:田宇宙

近日,记者来到南京燕子矶片区,在燕子矶滨江公园里,有市民带着小孩在公园里戏水游玩,还有市民在放风筝,不远处的江面上时不时有江豚探出脑袋,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完全看不出这里曾经是南京的“化工城”。

燕子矶位于南京主城东北部,北临长江,曾是南京的“工业重镇”“化工基地”,各类工业污染企业和城中村棚户区相互交错,生产、生活污水直排通江河道,严重破获长江生态环境。近几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水污染防治法》,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市区联动,依法治水,全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综合整治沿江岸线、全域消除黑臭河道、科学修复退役土壤、彻底改造老旧片区,沿江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变,燕子矶已经由污染重灾区逐步变成为新型产业和生态宜居新城区。

关停搬迁污染企业 打造宜居宜业新城区

燕子矶范围内以前共有化工生产等各类企业404家,其中小化工、电力、橡胶等企业100多家,大中型化工企业15家,年产值约320亿元、税收约30亿元。由于历史原因,企业环保标准不高、生产排放不达标,一度成为南京市重污染源。针对这一现状,南京市累计投入150多亿元,对区域内污染严重的企业依法关停,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引导退城入园,全面完成了所有污染企业的关停搬迁。

燕子矶新城指挥部副主任邬立告诉记者,燕子矶新城将保护与开发相结合,一方面将靠近长江和河道的污染源消除,另一方面,把通过集约利用整理出来的土地进行合理适度开发,引进绿色、无污染的新型业态,“经过测算,这些企业正常运转后,可以为燕子矶片区贡献400亿元的年生产总值,可以贡献税收40多个亿,最关键的是可以解决8万多人的就业。”邬立说,他们的目标是将燕子矶建成既宜居又宜业的新城区。

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燕子矶新城指挥部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进产城融合,努力引进、培植符合地区功能定位、产业规划的新型业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目前,总投资约350亿元的华润华发万象天地、招商花园城等一批商贸综合体、区域总部、品质酒店相继落地;总投资约500亿元的创智科技园、智慧电气城、文化旅游古镇等重大项目正在推进,燕子矶片区已成为南京东北部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曾经的“五彩河”如今变成水清、岸绿、景美的风光带

燕子矶地区有北十里长沟西支、中支、东支3条入江河道,总长约11.2公里,长期污染严重。北十里长沟西支过去汇集了五六十家化工企业,废水直排进河,水体颜色一天能变五六次,周边居民称其为“五彩河”,沿线密密麻麻私搭乱建棚户区,河道淤积严重并夹杂大量垃圾,河水黑臭,周边环境严重脏乱差,遇雨则淹、遇水则涝,堤防远不能满足防洪排涝要求。

邬立告诉记者,棚户区的生活污水、洗涤用水直接下河,造成河水氨氮和总磷严重超标,最高的时候超标10到20倍。北十里长沟西支作为省级入江支流重点考核断面,曾上缴省级生态补偿费用5135万元。

2017年,南京市实行铁腕治污,由市领导直接挂钩督战河道治理,采取拆乱整破、清淤护底、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系统措施,投入7亿元,拆除沿河违法建设4.1万平方米,完成156个片区雨污分流,3条河道全部消除劣V类水体。三分在治理,七分靠养护。江苏省市环保部门密切关注河道水质状况,对入江断面进行定期监测和巡查,并且计划年内上线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进行水质实时在线监测,并联网报送环保部门。

目前,燕子矶新城已经建成沿河5.3万平方米的游园绿地及3公里的贯通绿道,打造供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城市绿色空间,过去的“五彩河”变成了如今的水清、岸净、景美的风光带。

作者单位:龙虎网
责任编辑:常焕文 陈丹琳 蒋志初
江苏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