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剧名“末”贾振南的苍劲人生

湖北学习平台2019-11-04
订阅
作者:夏叶

汉剧,湖北武汉的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武汉市江汉区前进四路武汉汉剧院宿舍,居住着不少汉剧界的老明星、老演员,贾振南是其中的一位。每次见到贾振南老人,他都是衣冠整洁、热情爽朗,一亮相就是汉剧一“末”该有的样子,富态、稳健、敦厚,眼睛炯炯有神,嗓音宽、亮、厚,说话中气十足。他以严谨的态度讲述着他的从艺生涯和他熟知的汉剧往事。

76岁的贾振南老人

1943年出生的贾振南,在上小学的时候接触到了戏曲。看了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和评剧电影《秦香莲》后,就喜欢上戏曲和戏曲里的人物。当时就读的华中里小学经常有文艺活动,贾振南就和几个同学一起演戏。放学回家听着唱片里的唱段跟着学戏;课间带上麻绳做的胡须,摇把鹅毛扇扮演诸葛亮;用心收集小人书和洋画里的戏曲脸谱等等。

1957年,当时的武汉汉剧团在汉口大兴路进行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批训练班招生,14岁的贾振南从几千名报考生中脱颖而出。当时报考人数有两三千人,最后只录取了28名。

贾振南回忆,他的一个邻居临时教了他一段唱腔,是《斩雄信》的一段,教的不是雄信的唱腔,而是程咬金唱的“一杯酒来满满筛”这几句,汉剧叫‘一字板’,是丑角儿的唱,当时主考官们听得都笑起来了。他还唱了歌曲《东方红》,最后一句“呼唲嗨呦”唱了上去。考表演时,主考官设计了一个场景,如果在书房看书进来了一条蛇会怎么办?贾振南根据曾经看过的电影场景表演:一看窗户,吓得往主考官的桌子下面钻。就这样,考上了训练班。

据贾振南介绍,他进武汉汉剧团的时候,正是汉剧发展的兴旺时期,陈伯华大师正带领着武汉汉剧团的演员们进行全国各大城市的巡演,当时湖北省内的汉剧团也有二十五六个。

梅兰芳、陈伯华、俞振飞、红线女、常香玉、马师曾、袁雪芬等探讨艺术(1960年拍摄)

遇上了汉剧发展的好时代,贾振南又幸运地遇上了非常好的老师。从考入汉剧团训练班,到转入武汉市艺校汉剧科,杨鸣亮、孙凤琴、余春衡、王长顺、袁双林等名师悉心教导,为他打下了牢固的“末”角基础。

著名的戏曲史家徐慕云先生在《中国戏剧史》中记载:“汉剧以末角为最难,极不易学。班中人云:‘学得好十个小生,难学一个好老生’。汉剧‘一末’,首先要有一副富态的好扮相,一条苍劲的好嗓音,一双有神的好眼睛,一身表演自然会做会表的好身段。”而这一切都是贾振南具备的。所以上世纪六十年代,余(洪元)派传人胡桂林,及早年常与余洪元同台演出的“六外”表演艺术大师周天栋同时收贾振南为徒,其目的就是共同向他传授汉剧“余派”艺术的真谛。

演员胡桂林在《兴汉图》中饰演刘备

“六外”演员周天栋在《烹蒯彻》装疯一折扮演蒯彻

为什么胡桂林、周天栋会同时来教贾振南呢?贾振南说:胡桂林觉得我是唱一末的胚子,就教我唱一末,但是他很谦虚,觉得自己在唱上有建树,但是表演有欠缺,为了让我既能唱又能表演,他又极力推荐周天栋大师来教我表演,这令我非常感动。

贾振南还提到,陈伯华大师也非常喜欢他。别人都称贾振南为“三子”,意思就是胡桂林的弟子、周天栋的儿子、陈伯华的义子。陈伯华大师看到他就喊他外号“小胖子”,看了他的戏,高兴地叫他“小洪元”,还说“怎么这么怪啊,这个小胖子又没有见过余洪元,怎么身上就有余洪元的影子呢?”

贾振南饰演的张广才(右一)

为了演好末角行当,当时朝气蓬勃的贾振南强迫自己把动作慢下来,生活中模仿驼背走路,还学习苍老的声腔等等。谈起这个行当的特点,贾振南如数家珍:

汉剧一末的特点之一,从扮相来说要求比较富态、稳健、敦厚、善良;第二,它的声腔、发声发音跟汉剧的三生和六外完全不一样。末角的发声宽、亮、厚。在余洪元时代汉剧的一末独当一面,是挑班子的,叫铁扁担。舞台上一末的形态归结一个字“苍”,苍老而不衰,比如《兴汉图》的刘备、《三娘教子》的老薛保、《扫松》的张广才、《失空斩》的诸葛亮等角色都是由一末担当的。同时,要“苍劲而不猛”,演的都是白胡子老头儿,上了年纪苍老了,即使有些人物是有劲头的、有分量的,但是也不能“猛”。

《兴汉图》里的诸葛亮是贾振南的成名作,也是师傅胡桂林传授给他的拿手戏。除此之外,他的代表剧目还有《扫松》《天水关》《烹蒯彻》《乔府求计》《王昭君》《宇宙锋》等。贾振南在戏曲、影视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2007年,在“汉剧表演艺术家贾振南从艺五十周年”纪念活动上,专家们总结了贾振南的表演艺术特色:一、传统深厚,融会贯通;二、唱做俱佳,善学善化;三、演人演心,创造革新。

如今,76岁的贾振南在汉剧院宿舍大楼里,一边教学,一边简单地生活。当天记者结束采访时已经是午餐时间,想请贾老吃顿饭,被贾老婉言谢绝。他拿起饭盒送记者下楼,走进了一楼的食堂。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繁华,简简单单的生活或许正是贾振南现在最好的享受。

贾振南(中)和湖北之声记者夏叶(左一)、田天(右一)合影


作者单位:湖北之声 武汉汉剧院
责任编辑:孙曼莉 胡云杰 刘倪虹
湖北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