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礼泉:70年沧桑巨变,道路运输大发展

陕西学习平台2019-10-02
订阅

原标题:礼泉交通70年 道路运输大发展

70年沧桑巨变,旧貌换新颜。礼泉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成为城乡经济腾飞的强大引擎,绘就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壮美画卷。

一路风雨一路歌。纵览礼泉交通巨变,自新中国成立之后,礼泉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

经过三次修路高潮,县乡公路有了显著发展,境内干线公路网基础框架基本形成。据统计,至1972年,全县20个公社,共有社队路74条(土路),总路程391.6公里,实现了社社通公路。这些简易土公路的修建,为全县公路建设奠定了基础。

70年代

礼泉推行农村大地田园化,按照“三端一平”的要求,境内农村公路普遍进行统一规划整修,按等级标准加宽、改造、裁弯取直。到1976年境内主干公路基本实现砾石路面。1975年,西兰公路西安至乾县段,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分段进行加宽改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地全面展开公路建设。1974年咸北公路始铺沥青路面20公里。1978年油路29.5公里;1979年油路25公里。到1982年境内县乡公路达到110条,全程515.9公里,其中三级标准2公里,四级标准29公里,等外标准478公里。到1984年县境内拥有公路里程733.74公里,其中国道(西兰公路)12.5公里,北环线省道31公里,县乡地方道路690.74公里,1989年境内沥青油路总里程达到170公里,20个乡镇通油路,全县砂石路550公里,8个乡镇实现村村道路砂石化。

90年代末

在礼泉县城大规模改造和建设的影响带动下,20个乡镇所在地的集镇建设迅速发展起来,全县农村掀起了集资修路的热潮。县上根据群众要求,规定乡镇每修一里柏油路给补助1万元。据统计,仅1990—1992年全县群众集资770多万元,其中油路集资22万元。到2000年全县实现了村级道路砂石化,少部分乡村通了沥青路。

进入21世纪

国家启动“道路四通八达工程”(简称通达工程),交通部实施“村村通公路”(简称村村通工程),大大加快了县乡公路新修、改造、提升等级建设步伐,到2006年改造、新修公路里程150公里。到2010年,全县共建通村油路(水泥路)730公里,实现95%以上的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2007年,福(建)银(川)高速礼泉段建成通车,2014年咸(阳)旬(邑)高速正式运行,2015年西咸北环线和西(安)平(凉)铁路全线贯通,礼泉交通融入全国大交通快速通道。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

中共礼泉县委、礼泉县人民政府积极抢抓中、省、市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资的机遇,举全县之力推进“农村四好路”建设,强势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面对境内北部山区山大沟深,沟壑纵横,公路等级低,交通保证能力欠发达;南部平原地区道路超期服役、年久失修的状况,当地坚持大规划引领、高标准建设、快速度推进,新机制管养、一体化运营,使礼泉农村公路建设进入了现代交通的高速发展时期。先后投资近20亿余元,改建了阡礼公路、咸北公路、昭陵旅游公路、礼淳公路、兴礼公路、灌南公路、烟昭公路、烟店公路、段家至赵家山公路、北牌至泾河大桥公路、东黄景区至桃花园景区公路、G312国道、G108国道,新建了东兴大道、安阜公路、惠民路、秋步月大道、秦礼大道、旱腰带地区扶贫旅游路、烽火红色旅游公路、关中环线至官厅旅游公路等21条400余公里路。

道路运输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后,礼泉县公路运输业开始发展。1952年9月,礼泉县运输委员会把全县37辆胶轮大车合编成立礼泉县马车运输队。1961年12月地方国营礼泉县汽车运输队成立,有3辆载重汽车,年货运量0.6万吨。1964年起,礼泉县汽车站开通礼泉—西安班车,日对开一趟。之后,县汽车站主要以客运为主,兼营货运。全县公路运输逐渐形成以国营为主、集体为辅的新格局。1968年4月成立礼泉县运输公司。1972年,县运输公司有载重汽车7辆,胶轮马车15辆。之后,当地开通了县境内客运。至1979年,全县共有各类公路运输车辆1209辆,其中汽车、摩托车182辆,年完成货运量29883吨,周转量12.23927万吨/公里。礼泉汽车站全年客运量达到27万人次。

进入20世纪80年代,公路运输市场全面放开,全县公路运输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崭新时期。1980年,礼泉汽车站每天正时发往西安4辆客车,每天途经本站客车30辆。是年,成立“礼泉县公共汽车公司”境内通往各乡镇客运线路逐年增加。1983年,县公共汽车公司与县运输公司合并。至1985年,县运输公司有大轿车22辆,县汽车站每天从县城发出客车13辆,途经车站的客车50多辆。全县有个体客车8辆。全年客运量达到103万人次,比1979年增长3.5倍。1983年,全县载货汽车增加到320辆。1985年全县货运汽车561辆,大、小拖拉机3071辆,其中,运输专业户发展到498户,运输承包户130个,拥有汽车419辆。截止到1990年底,全县共有客运汽车59辆,座位2048座;有载重汽车788辆,3145吨位,各类机动车4123辆,全年货运量49.4万吨,周转量2710吨公里。

在2000年11月,礼泉县玉祥出租汽车有限公司经营出租车100辆,公交车10辆。在2003年3月,礼泉永泰出租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经营出租车34辆。2008年至2012年,该县公路客运量由116.0316万人次提高到119.7574万人次,公路货运量由257.5213万吨公里提高到280.6353万吨公里。

党的十八大之后,礼泉县先后建成史德客运站、峰火客运站、昭陵客运站,骏马客运站和石潭客运站5个五级客运站,在省干道、主要县、乡道沿途修建招呼站、停靠点(亭)144个,农村客运网基本形成。同时,城乡快递物流业快速发展,境内已拥有快递公司18家,营业网点46家,快递年进出入量约360多万件,基本形成了县、镇、村全覆盖的三级农村物流网络服务体系。

2016年底,礼泉县公交公司成立,一次性投入32辆比亚迪纯电动公交车,开通7条公交线路。2017年客运量290万人次。

截至目前,全县拥有二级客运站1个,即礼泉长途汽车站。三级客运企业1家,即礼泉县交通运输公司。四级客运企业1家,即礼泉县宏伟客运汽车有限公司。班线客运车辆202辆,客运班线66条,其中,市际班线17条,县际班线16条,乡镇农村班线46条,全县12镇乡社区317个行政村客运班线覆盖率达到100%,客运一体化水平达到4A级标准。年客运量297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2620万人公里。全县货运企业31家,货运车辆1791辆,年货运量372万吨,货运周转量16320万吨公里。

水运方面,依托关中地区最大的水面资源——万亩泔河水库开发。醴泉湖水上运动中心水面面积10000亩。现有普通客船5艘,交通船2艘,年接待游客5000人次。

追古观今,礼泉县的交通运输事业成就喜人,前景广阔。到2025年,全县公路网等级结构和客、货运输线网要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到2035年,县域公路网总里程要进一步增加,布局、结构要全面优化,形成以县道以上等级公路中的“七横、六纵、三辐射、一环”为主骨架,其他县道以上等级公路、乡道为次骨架,通村公路为支线,层次分明、覆盖全面的公路交通网络。客、货运输线网衔接畅通,服务水平大幅提高,高效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和农村物流运输网络成为现实。城区内形成以常规公交为主,个体运输为辅的协调发展格局。西平铁路、西银高铁运能极大发挥。集观光游览、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水上运输业规范发展。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成熟,“互联网 ”交通运输广泛应用。一体化、智能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形成。这将开启礼泉交通运输发展史的新篇章。


来源:礼泉县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房建建 董艾彦
陕西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