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事】李仁全:一把焊枪书写青春序曲

四川学习平台2019-09-06
订阅
作者:刘刚钰

专注工作的李仁全

弧光照亮世界,焊接连接未来。作为“90后”新生代焊工,26岁的李仁全是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钢构分公司焊工技师。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已从一名默默无闻的“焊接小兵”成长为高技能“金牌焊匠”。

而每当被问及什么是“工匠”时,李仁全总会给出了年轻一代的答案:他们吃饭、穿衣从不拘小节,却在工作上不断精益求精,创新求质;是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的决心,即使在瞬息万变的当下,这份匠心都不会褪色改变。

“谁都不是天生的‘匠人’,只有经过磨炼,才能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如今,凭着“90后”那股不认输、不服输的韧劲,李仁全立下“口勤、手勤、眼勤”的“勤”字诀,立志要成为焊接行业的标杆。

从“小焊工”到“大焊将”,他死磕技术攻难关

在宽敞整洁的焊接车间里,焊花飞溅。“你这个地方不能这么焊接,手要稍微侧一下。”说话的是26岁的李仁全,他接过焊枪,戴上面罩,弧光四射。随着一根根焊条从引燃到融化,坚硬的钢铁在他手下变得格外柔顺。不到10分钟,焊条熔化,焊接处精致均匀。摘下钢铁面罩,李仁全嘴角露出了笑容。虽然年龄不大,他却是同事口中的“师傅”,哪里有“大活”“难活”,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李仁全在14岁时,就开始进入技术学校,学习电焊。“我对电焊理解有三个阶段,分别是最开始的不懂排斥,到后来的入门理解,再到现在的喜欢。”死磕技术,是李仁全的特点,从进学校学习这门技术开始,李仁全就比同学更爱花功夫在技术提升上。

他回忆,在学校的时候,每天早上8点他就会早早来到训练室,一直“泡”到晚上11点才回家休息。电焊有4个基本位置,平焊、横焊、立焊、仰焊,为获得更好的焊接质量,每个工件、每个位置、不同的手法都要焊工进行反复训练。焊的时候需要固定姿势、固定手法,他常常一练习,就是10多个小时。这样的刻苦训练,让他熟练掌握了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等操作方式。也正是因为技术过硬,2016年10月,他成为了成都市李仁全焊工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从小焊工,变成了大伙口中的师傅。

焊花闪耀,“金牌焊匠”传承匠心

钢梁上,一手举起面罩,一手将点焊头往钢梁上一碰,火花四溅。夏天在车间工作,李仁全说自己的身上被汗水打湿,就没有干过。因为焊花光亮刺眼,他的眼睛会经常感到不舒适。但是,每次攻坚克难后所带来的成就感,让这些辛苦也化成了蜜。说起最有成就的一次攻坚克难,李仁全讲起了2015年他参与了纳米比亚硫磺制酸厂NORAM SX钢和转化器焊接的故事。

“SX钢是专门开发的耐高温浓硫酸腐蚀的不锈钢,对焊接要求非常高,一但焊接出现问题,硫酸就会发生泄露,产生严重的后果。”李仁全回忆,自己当时主要负责焊接工作,在进行正式焊接之前做了一个自检的测试,经探伤检测发现内部有裂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在工作室试验了多种焊接方式,最后创新做法,采用了手工焊条电弧焊改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分段退焊法、钢性固定法等多种方式,成功解决了裂纹的产生。

凭借过硬的技术,李仁全拿下了2017年“成都市郫都区第四届万名职工技能大赛暨首届菁蓉杯软件设计大赛”焊工比赛一等奖,取得有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焊缝数显检测尺”,2018年又被授予“郫都工匠”的荣誉。

“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现在,已成长为高技能“金牌焊匠”的李仁全表示,面向未来,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作者单位:成都市郫都区内刊社
责任编辑:向渝 黄赟
四川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