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在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黄山街道狼古墩村,村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更为深刻。
“在李书记带领下,我们家现在有3个火龙果大棚,6个多肉大棚,年收入30万元不在话下。”8月28日,村民周芬正在自家的多肉大棚里一边整理着花枝、一边查看订单。
周芬说的李书记,正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李文华。
2016年,正是李文华率先外出取经求学,将火龙果种植带进了狼古墩村,并由村党支部的牵头,绑定大市场联合成立了多个经济合作社,进一步调结构、上规模、创品牌,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之路。
党旗高扬是狼古墩村产业富民的底色。按照“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创业建在产业链上”的思路,近年来,狼古墩村始终坚持把党的组织建设融入富民之路,着力提升党员的创业带动能力,助推乡村振兴。
“党建+产业”
助产业“强”起来
“火龙果喜阳光、耐高温、忌湿、怕渍,宜选择通风向阳排水方便的地块。火龙果每株留枝不超过10根。结果3年的老枝应剪除,让其重长新芽。火龙果的根是半木质须根,多数生长在表土层,田间若有杂草只能人工拔除,不可用锄头除草……”8月26日,狼古墩村的火龙果种植合作社里,党员种植户巩兵兵正在给前来取经的村民们讲解火龙果种植技巧。
以“三带三促”党建工作法为抓手,狼古墩村通过书记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促进村民增收、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在全面掌握全村经济发展状况后,狼古墩村党支部针对村庄土地相对集中这一优势,紧抓特色种植产业,着力做足、做好土地“文章”。村支两委成员、党员群众代表30余人先后奔赴山东、广西等地考察、学习。经过初步筛选、深度调研,每年开花6至8次、结果6至8次,非常适合采摘经济发展的火龙果种植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在系列组织调研、咨询专家、充分论证后,2016年起,狼古墩村党支部动员两委成员、村组干部每人承包一个大棚发展火龙果种植,每人联系10户群众,发挥动员、示范作用。党支部书记李文华带头投建两个大棚栽植火龙果,让群众看到他的诚心和决心,在他的带领下,当年就建起了10余栋大棚。
“支部+合作社”
促村民“富”起来
盛夏时节,走进狼古墩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只见果树绿色枝条上挂满沉甸甸的果实,让人垂涎欲滴。
种植户陈明洋告诉记者,自从村支书李文华带头种植火龙果以来,村民们看到了火龙果良好的市场前景,也纷纷加入种植火龙果行列,并成立了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村里负责技术和跑市场,产品远销上海等地,今年的效益十分可观,初步估算亩产大约3000斤,每亩纯利一万元以上。
据了解,狼古墩村党支部坚持“合作社促产业、产业聚党员、党员带群众”的理念,积极探索完善“党支部+合作社+群众”的运行模式,成立了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将党小组设到了合作社,依靠党小组的组织力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将党员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实施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确保种得活、管得好、卖得好、有效益。
在支部党员干部带领下,狼古墩村大棚经济快速发展,形成竞相发展的态势:火龙果100亩、多肉花卉20亩,村民建设大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仅这两项就为村民增收300万元,很多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质的提升。
为此,狼古墩村趁势而上,迅速组建了“党群互助组”,采取结对帮带、技术指导、创业示范等方式,吸纳了300多名群众加入,参与产业化经营,走上创业致富路。支部委员刘广玲分包龚兵兵的大棚后,不分节假日,隔三差五上门指导。在她的帮助下,龚兵兵对原来的大棚进行了改造,引进了优质火龙果品种,并采用最新种植方法,年收入也由往年的3万元左右一下子增加到5万多元,大棚也由原来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3个。有了党支部的支持,狼古墩村村民种植火龙果的劲头正越来越足。
“党员+示范”
让环境“美”起来
田野里,处处涌动丰收喜悦。村庄里,则是处处宜居和谐的生动画面。
8月26日,走进狼古墩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马路、一排排绿意葱茏的景观树,带着红袖章的平安志愿者正在村庄里巡逻,身着黄马甲的保洁员正在村庄穿梭。
为进一步加强村庄环境治理,狼古墩村创建了多支党员群众志愿者服务队,志愿服务队在党支部的引领下,以民风建设为抓手,凸显“风尚新美”;以城乡环境治理为重点,凸显“环境秀美”;以优质生活为需求,凸显“生活富美”,从而更加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村美民富,在红色党旗的引领下,现在的狼古墩彻底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依托发展高效农业的好政策,狼古墩村以和谐宜居、绿色健康为标准,党群同心,正合力打造一个集休闲、观光、采摘、农家乐于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