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第二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在定西市陇西县文峰镇开幕。临夏州商务局组织临夏市八坊虫草市场、甘肃临夏龙康制药有限公司、甘肃复兴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临夏市益生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等16户企业和合作社参会,参展商品品种达120余种。“花儿临夏”——临夏馆格外引人注目。
临夏州中医药产业发展按照“产地道地化、种植生态化、生产标准化、发展集约化、产品品牌化”的陇药目标迈进,已成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柱产业。今年,临夏州中药材种植面积16.57万亩,栽培以当归、柴胡、黄芪、党参、牛蒡子、冬花等为主的20多个品种,产量7.79万吨左右。目前,临夏龙康药业、复兴厚、益生、八坊冬虫夏草市场、红泉农民种植合作社等一批中医药种植、加工、销售生产企业,通过提升生产工艺,有效提高了中药材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在脱贫攻坚中日益发挥出显著作用。
生态产业与扶贫产业齐头并进
本届药博会主题是“绿色、道地、高质量”,设置了5个专题展区,全面展示展销国内外中医药产品。围绕打造“有机、绿色、道地”品牌,我州大力实施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工程,从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到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和“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建立标准化药源基地,引导进行无公害种植,从源头上保证了临夏中药材道地品质。
“党建+”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永靖县维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这样一家合作社,该合作社理事长孔维全向记者介绍,今年,永靖县在种植5000亩黄芪的基础上,种植了有机黄芪5000亩、甘草200多亩,县上对有机黄芪种植户每亩补贴1200元,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药食兼用保健中药材种植,形成了“东有百合,西有黄芪”的产业布局。合作社现研发生产黄芪系列的7大类、15个品种的产品,目前与北京同仁堂药业签订供货合同,还吸纳138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其中建档立卡户106户。
健康产业提升小康生活品质
随着中医药健康、保健、养生理念的深入普及,药食兼用保健中药产品日益受到市场青睐。据统计,目前,临夏州中药材产业省级龙头企业有3家;州级龙头企业2家;中药材合作社194家。甘肃临夏龙康制药有限公司王金发介绍,龙康当归口服液生产线年产600万支,市场销售持续看好,现在公司通过参加药博会,寻求客商合作,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加工规模。
临夏市八坊冬虫夏草交易市场是目前西北最大的虫草交易市场之一,年交易额达120亿元。该市场项目部经理马亚鹏告诉记者,这次参展药博会,他们带来了虫草、黑枸杞、西洋参、三七等12个品种的产品参展。一方面通过参展来了解全国中医药市场行情,另一方面想寻找投资商机,以谋求企业更大发展。
地道中药材产业发展异军突起
临夏市益生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占杰对记者说,他们在和政县、临夏县有白芍、当归种植基地800多亩,公司现有2条生产线,年加工中药饮片2300多吨,年销售额达3200万元。这次他们带来了30多种地产货,在陇西、陇南中药材市场,通过拓宽采购渠道,借鉴学习人家的中药材炮制工艺。
“这次我们带来的产品有高、中、低3个档次、16个品种,得到了参会嘉宾和客商的充分认可。今后,我们公司仍以一切为了消费者健康为企业消费理念,做大做强做精五山池黄酒品牌,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养生、保健的好产品而不断努力。”甘肃五山池黄酒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祁忠谦说。
在药博会上,记者还看到临夏州不少中医药生产企业和中药材种植企业“新面孔”。积石山县青丰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临夏县明达种植合作社等。“河州茗源是第一次参加药博会,我们带来了13种产品,主要是想进行产品推介宣传与签约,参展效果很好,我们签订了3个订单,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我们的产品。”临夏市埃米尔清真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丁龙说。“通过这次参展机会,我们认识了不少饮片厂家和制药厂客商,大家通过交谈交流,互相留了联系方式,给以后加强合作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临夏县百草园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尕胡说。
“花儿临夏”走进“千年药乡”。通过参加药博会“以药为媒”搭建起的大平台,临夏州中医药产业阔步全省中医药大市场,正在成为促进全州脱贫攻坚的一支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