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 广东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广东学习平台2019-03-05
订阅
作者:周人果 吴哲 陈晓 戴晓晓 陈思勤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深化粤港澳合作,进一步优化珠三角九市投资和营商环境,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共创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新优势,并将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上。

连日来,代表委员们围绕对外开放、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交流等话题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粤港澳要加强交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及人文交流。

进一步优化开放政策促全方位交流合作

全国人大代表、惠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黄细花的多条建议均涉及对外开放。黄细花建议,进一步开放签证政策。在她看来,入境游的签证手续还有进一步简化优化的空间。

她表示,国家繁荣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出境游人数不断增加。国人有底气去看世界,也有信心让世界看中国。如何吸引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加强文化旅游的交流沟通,是接下来值得关注的议题。

她建议,进一步优化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让珠三角地区“144小时过境免签”的政策尽快落地。签证政策的优化,将有助于进一步拉动入境游,促进对外交流。她还提出,希望对海外的华人华侨予以更便捷的入境政策,这样不仅便于他们回国访亲探友,更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除此之外,黄细花还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驾驶证实现互认,这样能够让粤港澳大湾区的居民往来更便捷,交往更频繁。

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建议,粤港两地可在相关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和技术培训学院开展合作、交流,引进香港护理人才的同时,推进养老领域职业资格制度建立、互认,加强粤港澳社工、专业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交流。借鉴香港对养老机构实行“优质管理”的理念,即提高员工素质,提升员工福利待遇、归属感、专业技能,提供专业培训,以优质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敞开怀抱热情欢迎港澳青年来粤创新创业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认为,一年多来,粤港澳大湾区在顶层设计、物理连接、人文交流等方面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协调发展态势。他希望能更好地发挥大湾区开放门户优势,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在大湾区设立总部,同时研究组建以金融科技为特色的“湾区开发银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的通行和生活便利。他还建议,要更好地激发高端人才潜力,整合大湾区内各项人才政策,研究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设立政府投资建设、社会力量管理运营的“湾区大学”,同时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青年交流合作。

全国人大代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董明珠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为企业进一步“走出去”“引进来”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对于制造业而言,技术研发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人才支撑。大湾区拥有人才聚集的优势。企业家在这个发展机遇期,要搭建好的平台,为员工创造的不仅仅是工作岗位,而是要有收获感,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完美结合。

一线直击

以更大力度改革打造广东对外开放新高地

这一年来,越来越有竞争力的广东智造走向全球,越来越多的国际创新要素涌向广东。

把握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广东立足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在打造更大更包容更国际化的开放平台上下功夫,着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外贸进出口实现质量和效应双提升

广东省外贸进出口迎“开门红”,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2019年1月,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6302亿元人民币,创历史同期新高,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9.8%。

而在过去的2018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7.16万亿元人民币,外贸规模首破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占全国外贸总值的23.5%,已连续33年保持全国第一。

梳理数据可以发现,全省外贸规模创新高的同时,外贸结构不断优化。以一般贸易和民营企业为主导的外贸格局初步形成,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继续成为第一大出口主体。

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陈万灵看来,机电及高技术产品出口中高速增长说明国际市场对此需求大,目前广东外贸结构优化向好说明转型升级政策成效显现。

与此同时,全省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也不断提升。2019年1月,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巴斯夫集团与广东省政府签署框架协议,进一步明确巴斯夫在广东建立智慧一体化基地的规划细节。展望未来,一个全球先进的化工智慧一体化基地,将在广东西南端崛起。

这个外商独资项目总投资额将达100亿美元,是广东放宽制造业外资准入、扩大对外开放在全国率先取得的重要突破。“到2030年,中国占全球化工生产总值的比重将增至近50%,广东是化学创新产品的重要增长市场。”巴斯夫欧洲公司董事执行会主席薄睦乐说。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广东利用外资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更注重外资的含金量、技术水平及其在产业中的定位,更注重外资的质量。

“引进来”的同时,广东也主动“走出去”,尤其是推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促进对外投资平稳有序健康发展。2018年,广东加快推进深能源投资巴新拉姆水电二期、粤电集团在巴新LNG等与南太岛国经贸合作项目建设,推动广汽洛杉矶前瞻设计中心、OPPO印度海得拉巴研发中心等40家境外研发中心成功运作。

制度开放促经济活力加速释放

2月27日下午,深圳市前海自贸片区推介会上,慕名而来的港人港企不在少数,大家迫切想要了解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在前海投资兴业将获得怎样的利好。

截至2018年底,前海已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0800家,合同利用港资1021.50亿美元,较2012年前海管理局刚成立时的注册港资企业21家,合同利用港资7.37亿美元,增长分别高达513倍及137.6倍。

前海的巨大吸引力,就源于其正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开放倒逼改革,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核心使命就是‘制度创新’。”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说。

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强是目睹“规则突破”的见证者:去年年初,“CEPA10”框架下获得证监会核准设立的内地首家港资控股证券公司——“汇丰前海证券”正式开业。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与前海金控分别占股51%和49%,突破了外资不能控股和单一牌照的限制,并打破了以往外资只能和内地证券公司合资设立投行业务子公司的局限,成为前海金融改革试验和引导顶尖香港金融机构进驻的里程碑事件。

2月19日,南沙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简称“南沙仲裁委”)获人社部批复,同意试点开展聘任港澳籍人士担任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南沙在全国率先探索聘任港澳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将为港澳居民直接参与内地发展提供便利。”南沙仲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劳动争议仲裁作为准司法行为,通过为粤港澳经济贸易提供劳动仲裁服务,加强粤港澳三地司法交流协作,推动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劳动争议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珠海横琴自贸片区,同样以制度创新为核心。2018年初,位于横琴的珠海安渊投资有限公司施工现场顺利通电。筹备房建施工的项目现场负责人张明玉没有想到的是,从施工进场到送电仅用了短短18天。从“想不到”,到“做得到”,这样的实践在横琴自贸片区不难见到。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分析称,聚焦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共性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横琴制度创新在投资贸易、金融服务、信用法律、粤港澳深度合作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探索经验。

广东自贸区自挂牌成立以来,依据其“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战略定位,历时近四年,成果喜人,成为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经济活力得以加速释放。

创新赋能湾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戴着口罩和帽子,即便把自己遮得严严实实,也可以通过走路的体态被计算机识别……3月4日,在云从科技展厅,工作人员现场向来访者展示了这项跨镜追踪技术。日前,计算机视觉企业云从科技宣布,在跨镜追踪技术上再次取得重大进展,在三大主流ReID数据集上超过阿里巴巴、腾讯、微软、中科院自动化所等企业与科研机构,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这样的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沃土上。此前,阿里云全国工业云总部和研发中心落户于此。“广东最核心的优势是开放和创新。”阿里巴巴副总裁、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如是感叹,并表示未来5—10年间将深度融入广东,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让最优的技术在广东落地。

创新成为了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一招。在《财富》杂志发布的2018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上,20家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上榜,其中新增企业3家。

创新离不开人才。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内刮起跨境办学风,顶尖高校资源强强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在惠州设立校区,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南沙筹办分校,南方科技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深港微电子学院(筹)”,香港理工大学与深圳大学合作共建“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澳门大学与中山大学联合成立重点实验室、与华为公司开展科技合作……三地科研力量紧密融合,创新成果加速转化。

创新为广东全面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拓宽道路,也将赋能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中欧、中亚班列共发运78列,同比增长20%;发送集装箱7200标箱,同比增长22%;出口货值3.86亿美元,同比增长20.6%。由深圳盐田港开往白俄罗斯的中欧班列、由广州大朗开往越南河内的中越班列生意红火。

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全力构筑“一带一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在此过程中,要发挥企业的创新动能。”全国人大代表、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兼CEO张传卫表示,加速创新要素流动,将有助于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带来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基层连线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先进材料研发部总监吕冬:

“将技术转化成生产力,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之后,我相信粤港澳三地将迎来一个迅猛的发展期。特别是里面提到:“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依托粤港、粤澳及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全面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在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

因为如果创造的产品在短期内就被人模仿,而且难以维护自身知识产权,对创新人士来说是一件非常挫败的事情。国家对知识产权重视,让我们在创新的时候有了“保护伞”,心里也就更踏实了。

将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就是创新人士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贡献,我们将深度参与到大湾区的建设当中去。

优必选创始人兼CEO周剑:

“坚持自主创新,深化全球化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全方位开放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为科技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过去7年,优必选快速成长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与服务机器人企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提供高度开放的发展环境,搭建起连接世界的桥梁,帮助企业迅速“走出去”。

优必选从诞生之初就坚定地走上了“全球化”的道路,目前产品在中国、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同时,优必选也一直在开展国际先进人才引进工作,并不断加强与高校、海内外科研机构、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未来优必选将继续以服务用户为导向,商业价值为驱动,核心技术研发为基础,坚持自主创新,深化全球化战略,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引领新一轮开放创新。

香港青年、随身宝科技创始人郭玮强:

“到‘一带一路’上寻找更广阔发展蓝海”

我们2016年入驻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利用深圳做硬件的速度、配套、产品质量和成本等优势,把香港的科研成果在深圳变成实体产品,再通过香港这个国际平台把产品推向世界,做到真正的“深港合作”。目前全世界最大的15个箱包厂有超过10个都在跟我们合作,去年团队的第二次融资,估值超过一亿元人民币。

在未来,我们继续用好深港优势的同时,希望整合大湾区的产业资源,推出更优秀的产品及服务。如果大湾区是我们的根据地,那“一带一路”就是我们广阔的发展蓝海。在市场方面,我们面对着的不单只是中国这个全球最庞大的市场,还能接触与中国关系渐渐紧密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个极为庞大的市场。

珠海通宇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诚:

“珠澳深度合作值得期待”

近年来,珠海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外贸综合竞争力多年位居全国前十。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等重大机遇,都给珠海发展开放型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特别是港珠澳大桥通车,带来了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资源配置效率也得到有效提升,珠海有望成为珠西乃至大西南联系港澳的重要枢纽。

如何进一步携手港澳,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开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我们这一代珠海人的肩头重任。

通宇物流是来自澳门的南光物流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南光物流是第一家跨珠澳两地具有综合物流运营实力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我们澳门和珠海两地的员工都非常关心粤港澳大湾区将如何促进人员、物资、资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动。在珠澳合作方面,澳门可以结合商旅产业和跨境电商,把葡语系国家的商品快速进口到祖国内地。

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 周人果 吴哲 陈晓 戴晓晓 陈思勤

作者单位:南方报业全媒体
广东学习平台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