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大众化传播论坛
2019年10月20日,“曲高亦和众”文化遗产大众化传播论坛在河南省洛阳市举行。该活动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洛阳市文物局共同主办,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文物报社、国家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赢在博物馆》节目的主创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让文物“活起来”。
故宫官方旗舰店展示的《千里江山图》桌垫
文创:故宫“网红”不是随便就能红 需要强大体系支撑
说起“网红”文创产品,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朝珠耳机、《千里江山图》桌垫、故宫口红等,故宫博物院俨然成为文创的代名词。2019年10月,故宫又推出了故宫雪糕,它以故宫狮子为造型,一经推出再度引发热潮。
为什么故宫总是可以成功?“文创产品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产品,它是一座博物馆综合实力的体现。”在论坛上,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闫宏斌这样回答。
目前,故宫一共拥有13000多种文创产品,每年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这背后需要强大的体系支撑。
“如果说博物馆的科研、保护、策展、社教等工作是一个链条的话,文创就处在链条的末端,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无法得到成功的文创产品。”闫宏斌说。
他以《千里江山图》桌垫为例,这件产品是配合“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推出的,在这个展览开展前,已经进行了学术研讨会,推出了论文集,开设了针对小朋友的专题课程,在互联网进行广泛宣传……可以说,这个展览还没开始就已经火了。
展览开幕后,观众为了减少排队时间,每天早上在故宫博物院开门后第一时间一路狂奔至展览现场,被大家调侃为“故宫跑”,在这样一个展览背景下推出相关文创产品,怎么能不成为“爆款”?
《国家宝藏》第二季第一集
传播:顺应时代做好加法 传统文化也能裂变式传播
相信不少市民还对2018年年底的《国家宝藏》第二季第一集记忆犹新,这期节目中濮存昕倾情演绎“诗仙”李白,展示的国宝《上阳台帖》也和洛阳相关。正是《国家宝藏》这类节目的播出,让原本有些冷门的博物馆成为新热点。
“在移动互联时代,只有抓住年轻人,才能取得裂变式的传播效果。”《国家宝藏》节目宣传总监李英晟说。他介绍,在策划阶段,主创人员就已经意识到现有的文化类节目曲高和寡、远离生活,内容多以诗词为主,节目同质化严重。“所以我们大胆进行创新,融合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进行全新表达。”李英晟说。
在节目构思上,主创人员突出两类“国宝守护者”——明星和平民英雄。明星负责吸引各个年龄段观众,平民英雄则由物及人,升华主题内涵。“这种‘综艺+’的形式非常有助于传播,提升年轻观众的文化自信。”李英晟说。
相对场面宏大,明星云集的《国家宝藏》,央视另一档“网红”文博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可能对洛阳文物“活起来”的借鉴意义更大。“我们每期视频都不长,不求太多延伸,只要建立一个文物的索引,能激起观众的兴趣让他继续了解就够了。”《如果国宝会说话》总导演徐欢说。
游客参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科技:小小的文物展柜 其实蕴含诸多先进科技
如果您参观了刚刚开馆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一定会发现,该馆中运用了大量科技手段提升观展体验。如今,博物馆已经成为高新技术的聚合地,在各种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全方位守护和展示这些珍贵文物。
“就拿小小一个展柜来说,它就集成了个性化照明、温湿度控制、安防报警等诸多功能。”天津旺达文博展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邰龙岩说。
由于展柜用于分隔文物和观众,展柜的玻璃最直接地影响着观展、拍摄。“在展柜玻璃中,主要分为普通玻璃、超白玻璃和低反玻璃这三种,其中低反玻璃透光性最好,观赏和拍摄时都没有反光的干扰。”邰龙岩介绍。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就在洛阳市的博物馆中首次大面积使用该型玻璃,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设备进化也好,数字博物馆也好,最终目的还是让文物更安全、让观众更舒适,洛阳正在打造‘博物馆之都’,一定要放开眼界,及时掌握博物馆行业最新动态,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观展需求。”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郭红娟说。(洛阳晚报记者 潘立阁)
(原载于2019年10月22日《洛阳晚报》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