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有市场却无产品,农场有产品却找不到好的销售渠道,如何让企业专心跑市场,农场业主专心搞生产,去年8月,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成立区域内首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优先为联合体成员销售产品,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并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实现产品优质,为我市农业产业振兴找到了一条好路子。
通过“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家庭农场”等形式,联合农业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和家庭农场加入农业经营组织联盟,让家庭农场专心从事生产、龙头企业专注于农产品营销流通和技术指导。
优先——
“老苟,明天来你农场拉800斤鸡蛋,你提前把货准备好。”“老徐,你今天下午过来,先考察一下再确定。”9月6日上午,四川原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蒲正渠一直处于忙碌状态,既要联系货源,又要对接一心想加入他这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农场主。
忙碌,对于蒲正渠来说是好事,说明搞这个产业联合体的决策和思路是正确的。
扎根农村的这几年,对现代农业颇有研究的蒲正渠意识到:企业的最大优势就是拥有技术和市场,劣势就是缺乏直接性生产的能力。而在乡村振兴发展中,全市农村涌现出了一大批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他们生产出品种齐全、数量众多的农产品,而他们最需要的是有一个畅通无阻的销售渠道和有效的技术指导。
各取所需,优势互补。去年8月,恩阳区第一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恩阳区原乡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立,明确凡是加入联合体的农业企业和农场等,公司对其农产品销售实行优先制度,以实现抱团发展。
四川原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的“原乡农庄”有机农场,于2015年落户恩阳区下八庙镇安居村、钱库村,占地4188亩,计划打造集“新型现代农业、环保生态农业、观光体验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
“我们主要通过‘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公司+家庭农场’等形式,联合农业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和家庭农场加入农业经营组织联盟,让家庭农场专心从事生产、龙头企业专注于农产品营销流通和技术指导,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蒲正渠说,目前已有40多家农业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和家庭农场自愿加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优价——
“肉牛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发展也越来越有信心。”下八庙镇安居村村支书蒲光敏一提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就有道不完的喜悦,原来村上的肉牛一到出栏都是牛贩子上门收购,今天买一头,明天买两头,不但麻烦价格也上不去。自从去年加入产业联合体后,公司的专用大货车直接开到养殖场,价格每斤上浮了6到7元。
依托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安居村不仅打开肉牛的销售市场,200亩葡萄也有了好销路。“一方面公司帮着销售,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己找些路子销售,还可以让游客现场采摘销售一些。”蒲光敏说。
“我已经多次联系原乡农庄,想加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柏林包合作社负责人徐思红在花丛镇柏林包村发展家禽养殖,为了一心搞生产,他非常想加入这个联合体。这不,9月6日打电话对接了,第二天就直接来找负责人了。
“我们公司有市场这个优势,因此收购农产品的价格相比市场价略高。”蒲正渠说,也不是所有农产品都全部收购,更多的还是看品质。据初步统计,一年来,原乡农庄销售的农产品近50个品种,覆盖下八庙镇、柳林镇、花丛镇等八个乡镇,实现本地农产品销售金额约1000万元,解决了农产品生产者市场销售的后顾之忧。
优质——
巴中市誉丰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饶桂蓉是一名返乡创业人员,在恩阳区关公镇双桥村发展水果产业,因产品销路问题与原乡农庄对接。当技术专家到园区现场走访时发现,园区既没有管理计划,更没有任何农事记录。经过手把手现场指导,饶桂蓉的果园今年有了起色。
"高品质产品是市场的'敲门砖'。"蒲正渠说,为了提升当地农产品质量,公司组织技术骨干、乡镇退休的优秀农技员和村'两委'懂农业生产的人员成立专门的技术协会,同时与四川农业大学、重庆柑桔研究所签订了长期的产学研协议,定期与不定期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员和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指导。"从改土到品种筛选、下苗,再到管护,专家都现场指导。现在安居村的柑橘、龙虾、葡萄、肉牛等种养殖发展得非常好,养殖户也放心。"
9月上午,原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货运车就开到了新庙村村口,村民拎着土鸡和鸡蛋,向前来收购的企业交货。村民何世英与公司签订协议,由公司提供鸡苗和养殖技术,并负责疾病防疫、统一收购。
"不能给鸡喂商品饲料,要喂玉米、黄豆、米糠,鸡生病了不能喂西药,要熬中药。"何世英说,每周技术人员会不定期到家里来指导和检查。现在新庙村有近20户农户跟企业合作养殖土鸡,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过去的荒山坡也利用起来种起了玉米等青饲料。
技术一到位,产品质量就提升了,效益也显而易见。原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PGS(农民参与式保障体系)模式带动小农户从事有机生产,直接带动农户4855户(其中贫困户697户),2018年实现产值87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