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应对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及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贵州省黔西南州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调研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抓细抓实,以学促干,坚持把脱贫攻坚战场作为检验初心使命的考场,坚持人民群众就是主题教育成效的阅卷人,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黔西南州的探索与成绩,为我们观察贵州脱贫攻坚和基层治理提供了一个路径与样本。
3.8万条脱贫意见建议,逐一整改!
11月29日,黔西南州兴义市乌沙镇磨舍村村委会,村干村民挤挤挨挨一屋子,七嘴八舌。已是夜间10点,寒气侵人,会议还没结束的意思。
“我再提醒一遍,这个月没有31号,今天就要算个准,一点疏忽遗漏都不能有。”
“没问题了,陈近录家情况稍微差点,但是全年收入四千是稳了的,卫生环境还要再搞下才行,我明天再跑一趟他家嘛。”
“要得。确保我们村贫困户真正清零,查缺补漏请大家细心点,再细心点。”
“放心。”
……
这个藏在滇黔边界大山深处的村庄,正在开展一场脱贫攻坚的大检视。
“全国十佳农民”毛文娅在兴义市乌沙镇磨舍村带民致富,实现了磨舍村贫困户清零。伊航 摄
从兴义往东180公里,望谟县纳包村上空,一个遥控飞行器正在嗡嗡盘旋。
“100米了,这个组的房屋道路都很清楚了,还可以再飞高点,对,再高点。”望谟县住建局工作人员正在遥控航拍。航拍提取了全县161个村7万多戸住房情况,排查地质隐患,列出重点对象,结合现场工作组到户拍摄的标准照,上传作战室。线上线下联动建起全县住房安全台账,精准排查,精准鉴定,精准指导乡镇开展工作。
啃下最后的硬骨头,贵在精准,重在精准。
今年6月20日,黔西南州在全省率先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33万贫困群众成为“新市民”,但仍有15万群众尚未脱贫。黔西南州一鼓作气,采取“四逐四准” “一查四保”促脱贫、稳脱贫、防返贫,护航高质量脱贫。
怎么逐?
逐村逐户征求意见,逐人逐项精准措施。
这是人盯人的战术。
查什么?保什么?
对全州所有已经脱贫、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可能致贫的农村低收入人口来一次大筛查,确保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农村饮水安全在11月30日前,百分百保障到位。
这是过筛子的办法。
从全面开展“回头看”到“十个再一次”,再到“四逐四准”“一查四保”,目的只有一个:瞄靶对焦,查缺补漏,保证按时保质打赢脱贫攻坚战。
加强火力,尽锐出战!黔西南派出6万多名干部中下沉脱贫一线。
在今年即将出列的册亨县,全县四分之三的干部到村到组,开展“包保”,实行“六天五夜”作息制度。
“宽2米3,高2米6,等我打一下计算器,要差不多6个平方呢。”在册亨县最偏远的双江镇荣丁村,驻村干部正在为罗卜转家测量大门。罗卜转家新建了房屋,钱不够,搭起框架就停了工,大门、厨房和卫生间都敞着,用木板隔挡过冬。驻村干部在“四逐四准”中排查到这个情况,帮他申请补助,装上了门窗。
册亨县荣丁村干部手绘“初心图”。王怡 摄
双江镇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荣丁村属深度贫困村。在荣丁村委会,挂着一幅手绘的村图,图上重点标注了贫困户情况。这幅图,被取名为“初心图”。它的发起人是驻村干部王怡。由于荣丁村地域广大,群众居住分散,走访排查极为耗时。王怡为了摸清包保的7户人家情况,手绘了一张缩略图,将他们的居住方位、家庭情况一一标注,“我包保的7户里,这3户去年已经脱贫,余下4户我们正在逐人逐项摸排,制定精准措施,确保按时脱贫。”
脱贫攻坚战场就是检验初心使命的考场,“四逐四准”明确靶向,“一查四保”精准对焦。
以脱贫实绩来检验主题教育的成果,目前黔西南州已完成了对州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走访,与贫困群众共商完善脱贫措施,征集到脱贫意见建议3.8万余条,已整改完成30908条,正在整改7241条。
深山听民意,繁难见真章。
增速10.2%,全省第一!
888.32亿元,这是2019年前三季度黔西南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2%,增速排位列全省第1。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脱贫攻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能。
义龙新区八光海子坝区,技术员正在讲解蔬菜采摘要领。伊航 摄
“我们生产的菜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很受欢迎!”在义龙新区德卧镇八光海子坝区,技术员黄元品割起一根菜心做示范,“15厘米是菜心采收的最佳长度,太长就老了,太短又不达标。”
黄元品身后是1500余亩坝区,一块菜地接着一块菜地,一片翠绿向远山延伸。菜地里人影绰约,有的村民在采收,有的忙着栽种新一茬蔬菜。
八光海子是义龙新区23个500亩以上坝区中的样板坝区。坝区的蔬菜,一部分供应粤港澳大湾区,一部分进入义龙新区中央厨房,成为学生的营养午餐。
“以前这块坝子我们是拿来种小季的,种点菜籽,没有多少收入。”村民黄芬回忆。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是事关脱贫攻坚的重大抉择。
龙头企业金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了坝区土地,村民每年每亩有1000元租金,到基地务工,每个月还有三千来块的收入。在采收季,坝区每天用工量可达400余人,可尽数吸纳周边劳动力。
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打造“校农结合”蔬菜基地,“学生吃什么,合作社和农户种什么、种多少”,以销促产。目前,义龙新区有15个坝区参与“校农结合”,面积达1.2万亩,覆盖了新区所有的学校、农村合作社和精准贫困户,参与的农户户均增收2.5万元。
11月16日,2019中国·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在黔西南州安龙县开幕,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在批示中指出:“贵州发展食用菌产业具有良好的自然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贵州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版图中,安龙的表现格外抢眼。
安龙食用菌生产基地。丁洪军 摄
这是一片平整的坝区。群山骤然隐退,1万7千亩的土地上,齐整地排列着1万多个大棚,香菇、羊肚菌、姬松茸、红托竹荪、灰树花、木耳、蟹味菇、杏鲍菇、白玉菇、玉木耳……不错,你走进了菌的王国,这就是安龙的食用菌基地。生产、灭菌、养菌、接种、分选、冷藏,有近5千人在这里忙碌,其中一半为贫困群众,他们正是“1210”发展模式的主体:1户贫困户,2个菌棚,年收入10万元。
群山万壑间,“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茶叶、食用菌、蔬菜、精品果业、中药材、生态畜禽、生态渔业、薏仁、油茶、烤烟,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全州58个示范坝区平均亩产值已达10009元。
思路一新,土地成金,这就是最好的注脚。
“万峰湖的渔民上岸了!”11月19日,人民日报刊文《万峰湖水在变清》,报道了兴义市取缔网箱养鱼,以鱼净水、消落带植绿等生态修复整治。
前些年,万峰湖网箱养鱼泛滥,湖水富营养化,万峰湖局部水域变成“臭水湖”。水质恶化,鱼类死亡,渔民收入下跌,珠江上游水源不洁。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3年多来,兴义市强力实施“清网行动”。
清了网,渔民能干嘛?除了生态库湾养鱼,以南盘江镇为核心,建设芭蕉、枇杷、柠檬等“五个一万亩”精品水果基地,当地渔民转产“上了岸”,找到发展新路。
围绕脱贫攻坚发展大局,统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正成为黔西南州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识。
33万新市民,1户1人以上就业!
“要不是有安居险,这回不晓得咋个办了!”精准贫困户邓伟从晴隆县搬迁到兴义市,去年9月,他的父亲因意外摔伤去世,住院期间花费了28万多元,城镇医疗报销之后,还有5万多的自费。困难关头,他想起搬迁时购买的“安居险”,“安居险赔付了5万5千元,办完后事,家里基本没欠账。”
稳脱贫,防返贫,黔西南州、县两级财政共同出资,为搬迁群众购买了安居险和就业险。“双保险”保驾护航,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解除后顾之忧。
黔西南州共有33万“新市民”,要让他们早日成为真正的市民,关键在就业。黔西南州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推动群众充分就业。
“每个月工资2500多,下半天还能去接孙孙放学,离家近,算是哪头都顾到了。”蔡毓芬是望谟县贵州锋达电子产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的员工。2018年,望谟县通过招商引资,从广东引进企业,帮助搬迁移民就业。同时推动贫困人口通过有组织劳务输出实现脱贫,与42家余姚企业协作,每家企业每年解决10个以上望谟籍劳动力就业。
今年3月25日,黔西南州在甬务工人员临时党总支成立仪式在宁波市举行,黔西南州委书记刘文新、宁波市副市长李关定为“中共黔西南州在甬务工人员临时总支部委员会”揭牌,这是继2017年黔西南在浙江省成立“贞丰县东阳流动党员和农民工服务站”之后,将党组织建在务工地,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脱贫的又一举措。
5月28日,兴义市洒金新市民感恩服务团正式成立,为搬迁群众提供培训和就业服务。52岁的搬迁群众尚跃情通过培训,成为感恩服务团的一员。
“我在培训班学习园林绿化和家政服务,和大家一起干活,现在每个月能拿到1800元。”通过培训掌握新技能,在社区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尚跃情很高兴。
“党建+” “人社+教育+N”,活学活用“八要素”,黔西南探索三种模式推动就业扶贫,在2019年前10个月里,已帮助16万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实现了1户1人以上就业。
兴义市洒金移民搬迁点,以其全力推动搬迁群众就业,已经成为“新市民”图景中的标志性工程。在洒金街道办栗坪社区,每个月都会有一次评选,精准贫困户和低保户向楼栋长自荐,楼栋长向社区推荐,社区评选组入户评选,最终评出文明家庭户、卫生家庭户、就业先锋户、创业先锋户和敬老爱亲户。
新市民,新产业,丰收的喜悦。丁洪军 摄
“大家从各地搬过来,如今是一家人了,要努力奋斗,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初冬,在洒金街道办栗坪社区第二期评选会上,受表彰的搬迁户刘祚羽的发言赢得大家的掌声。
从农民到市民,“新市民”为前者画上了句号,为后者开启了新篇。只有将感恩之心化为奋斗之志、创富之成,才能让33万“新市民”成为真正的市民。
“娃娃不上学,爹妈吃官司!”
“快来看,娃娃不上学,爹妈吃官司!”
9月8日是普安县高棉乡的赶集日。上午10点,高棉中学操场上人头涌动,气氛肃穆,一起由巡回法庭审理的“官告民”诉讼案件在这里开庭。
普安县巡回法庭审理的“官告民”诉讼案件在高棉乡开庭,被告陆某某和罗某某书面具名认错,承诺将送孩子复学
这是一起拒不履行送子女入学义务的案件。被告陆某某和罗某某是一对夫妻,2018年9月起,2人未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将17岁和14岁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多次劝解仍未复学。2019年8月,高棉乡人民政府依法向普安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巡回法庭审判人员反复释明,夫妻二人具名认错,承诺送孩子复学。
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9年3月12日,兴义市发出了首张通过电子化登记模式签发的“全程电子化”营业执照。“纸质资料零提交、审批服务零见面、手机办理零距离”,个体工商户不用跑登记窗口也能完成注册。
“根本没想到摩托车还能找回来!”新市民黄昌选的摩托车被盗。庆幸的是,当地公安部门在黄昌选搬进社区时,就给他的摩托车安装了防盗芯片,报警的第二天就找回了摩托车。
黔西南州公安部门共为3千多辆摩托车、电动车免费安装了防盗芯片。
芯片虽小,关爱情浓。
“新市民”的生活就业得到保障,逐渐融入城市生活。与此同时,老市民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黔西南州聚焦检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整改行动,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回应群众呼声,兴义市对老小区开展综合整治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老旧小区建设标准不高、设施设备陈旧、功能配套不全、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黔西南州扎扎实实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兴义市吉利一区和二区是20多年的老小区,交通拥堵、安全隐患较大。 “我们成立了老旧小区整治领导小组,对辖区老小区开展综合整治。”兴义市黄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才富介绍。
目前吉利小区的道路翻修,水、电、气管网和地下管网改造、违章违搭清除已全面铺开。
“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协商解决,大家很高兴。”吉利小区住户王仲才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