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农正在园区内交流佛手瓜种植经验
“我之前一直在外务工,由于年龄和家庭等原因,选择回家种植佛手瓜。佛手瓜利尿解毒,营养丰富,而且口感很好,大人小孩都适合吃。”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阳雀村4组的佛手瓜种植园内,该村2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冯全虎一边忙着采摘佛手瓜,一边介绍佛手瓜的价值,并对种植佛手瓜增收满怀憧憬。
然而,五年前的阳雀村,到处却还是一片萧条之景。借助于脱贫攻坚和产村相融的东风,阳雀村的“能人”们纷纷回归农村,通过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和“不等不靠、创业创造、争取配套”的内生动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让原本皆为山地或陡坡,基础设施极为落后的阳雀村撬动了土地“资本”的“魅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鲜嫩翠绿的佛手瓜挂满棚架
返乡创业 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2014年,从阳雀村走出去的向仲枢回到家乡,同村干部一起,号召部分群众入股,共同成立了沐川县阳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土地流转,规模化连片种植佛手瓜。
“佛手瓜种植属‘短平快’项目,虽说利润不高,但有着低风险、产量高等优势,关键是阳雀村的气候、土壤等自然生态环境非常适合佛手瓜的生长。”阳雀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总经理向仲枢告诉笔者,目前全村已发展佛手瓜种植180余亩,每天有3000余斤佛手瓜投入市场,预计年收益达50余万元,村民人均增收300元。
瓜农正在园区内采摘佛手瓜
“我家有5亩土地入股合作社,每年土地租金收入1000多元,平时还可以通过在基地除草、摘瓜等方式务工,每年务工收入有6000多元,加上每年小额信贷入股分红的3000元,总共有1万多元的收入,日子也越过越好。”今年68岁的阳雀村2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冯祖君深有感触地说,佛手瓜在阳雀村种植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全村几乎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种有佛手瓜,但以前疏于管理,苦于没有市场,都是种来自己吃,完全没想到如今这瓜还能带来这么大的收益。
“阳雀村出产的佛手瓜个头均匀、色泽翠绿、肉质饱满,以其口感香甜、产品生态、保鲜时间长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阳雀村党支部书记冯加有告诉笔者,预计到2020年,全村佛手瓜种植规模将达到500亩,实现产值10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提高到500元以上。同时该村将大力提高阳雀佛手瓜品牌的知名度,并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模式,进一步打开销售市场、打响品牌。
阳雀村4组的佛手瓜种植园
壮大集体经济 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必须发展产业,发展产业必须解决资金、土地、技术、管理、销售等问题。面对农村产业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阳雀村计划从现有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开始,采取先服务社会投资业主,然后再增加村集体个人收益的方式,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通过前期农民自筹股份,成立农业发展公司,带动村民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经过两三年的培育,如今阳雀村的产业发展初具雏形,但我们感觉要使阳雀村实现全面振兴,光靠公司带动还略显力不从心。” 冯加有告诉笔者,为带动全村老百姓实现增收,人人享受到发展红利,前不久,阳雀村决定将公司个体经营转变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效益转变。
瓜农小心翼翼的将佛手瓜装箱
“将公司经营转变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让发展资本更加雄厚,不仅提高了抗市场风险的水平,而且还大大提高了老百姓种植的积极性。”向仲枢告诉笔者,这一转变使全村老百姓人人都变成了股民,家家都能按股分红,如今全村老百姓干劲十足,实现阳雀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目标指日可待。
“在园区务工,每月工资收入就有2000元左右,加上入股分红等,每年的收入在3万元左右,同时在家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挣钱,比以前外出务工好多了。”冯全虎告诉笔者,如今全村大多数人都与他一样,既是园区的“打工者”,又是园区的“农场主”。
瓜农相互探讨佛手瓜种植技巧
“有了全体村民的强力支持,阳雀村将充分遵循广大村民的发展意愿,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把佛手瓜种植项目做大做强,让每名村民都能实现增收致富,为全村产业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对于阳雀村的未来发展,冯加有满怀信心。
据悉,截至目前,这个幅员面积4.17平方公里的小小村落,已相继成立1个农业公司,3个合作社、2个家庭农场,1个农产品集散中心,1个劳务队。1000亩的阳雀果蔬产业园区,带动全村250户782人,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园区务工、加入合作社等方式,户均增收2528元。其中贫困户29户86人,2017年已全部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