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工作不仅要精还要细,靠的是娴熟的手法,更靠眼力。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核电事业部电焊班班长于林,就有火眼金睛的功夫,他的焊接工艺为产品质量增加了一道可信的砝码。
凭借高超的焊接技术,于林荣获了辽宁“五一”劳动奖章、大连“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技术能手、首批大连工匠等荣誉称号。
工作中的于林。
1992年,于林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电焊工。最初的几年里,他跟着师傅刻苦学习,不断钻研电焊技术,逐渐成为了青年焊工中的佼佼者和班组的生产骨干,并几次在场内焊工技术比武中名列前茅。公司重组后,他担任核电车间电焊班班长,肩上的担子重了,他也更加刻苦钻研技术了。
于林认真研究图纸,确保工作质量。
作为班长,于林既要抓班组管理,又要负责班组内部的技术指导。在生产管理上,他严格遵循产品工艺技术要求,充分发挥班组成员技术优势,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分配原则,将产品质量与安全责任对接,确保产品质量不打折。在抓班组建设上,他以人为本,坚持民主管理,注重与班组成员的思想感情交流。
在班组里,他是班长,更是焊工高手。他以多年的工作经验,带头做好传帮带工作,为新人成长树立了榜样。
于林与工友们一起交流技艺。
在为某工程生产的环行起重机环梁过程中,面对主副板焊接工艺时,于林成立了攻关小组,大胆进行工艺改革。工艺改革后,既达到了焊接要求,也达到了超声波探伤100%的效果,还大大降低了焊后的烤修工作量。某项目屏蔽门200毫米以上的板材焊接难度非常大,为控制板材变形,于林和工友发明了“刚性固定法”。采用此方法减少了环梁焊接后的补修工作量,提升了产品质量,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于林正在进行焊接作业。
在常规焊接时,焊接单面后需要在反面进行气刨清根,以保证焊接板材的熔深。焊接工人在密闭的空间内进行作业,烟尘大、温度高,即使在夏季也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辛苦可想而知。为改善这种情况,于林和班组焊接骨干一起攻关,最终研究出了无需清根处理的焊接方法,达到单面焊接双面成型的效果。该方法减少了电焊工作量,也减少了工人高温、烟熏之苦。该项操作法被大连市总工会评为“大连市群众性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并在全市推广应用。
多年来,于林凭借执著和努力,谱写出了一线焊工的美丽人生,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