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过往,皆是序章。
壮丽70年,常州西太湖留下了这样的足迹:从交通闭塞的滆湖农场,到武进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武进经济开发区,再到如今的西太湖科技产业园。
从洼田密布、阡陌纵横到现代园区,西太湖的开发建设者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创造出一个个“第一”和“唯一”。
奋斗新时代,西太湖,一座科技新城,正拔节生长。
今日西太湖
高擎特色发展大旗,锻造产业金名片
从滆湖边的经济试验田成长起来的西太湖,曾面临工业基础弱、经济总量少、产业档次低的现实问题,为实现后发赶超,园区以先人一步的理念,培育石墨烯、医疗健康等特色优势产业,闯出了一条发展新路。
早在2011年,石墨烯发现者被授予诺贝尔奖的第二年,西太湖就在全国率先开启了石墨烯产业化之路,建设了全球第一家专业从事石墨烯研发和产业化的新型研发机构——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同期启动建设的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成为全国唯一的石墨烯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此后,石墨烯产业“梦之队”创造了17项全球第一。西太湖,赢得了“东方碳谷”的美名。
常州石墨烯小镇
2017年5月,常州石墨烯小镇入选江苏省首批25家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截至目前,西太湖已集聚石墨烯相关企业150余家。一场围绕“石墨烯+”的蝶变,书写着“烯”望故事。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多点开花到集聚增效……多年发展,西太湖已成为长三角颇具知名度、极具发展潜力的国际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园区坚持医疗器械制造和医疗健康服务“双轮驱动”,集聚健康产业企业400余家,累计拥有二类以上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超300张,2018年健康产业企业销售收入近50亿元。
国际医疗创新园
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书记戴志华表示:“‘健康西太湖’将迎来成果爆发期,力争在‘十三五’期末实现‘三个一流’(华东地区一流的生产制造基地、交易展示基地、研发创新基地)和‘一个百亿’(年生产销售额达100亿元)的发展目标。”
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诞生了西太湖首家主板上市企业——常州腾龙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园区已集聚5家A股上市企业,资本市场“西太湖板块”呼之欲出。现代服务业集聚了视觉中国、华视网聚、嗨购科技等众多龙头企业,引进国家级旅游平台项目——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创成“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品牌;打造雅集园艺术馆群落、留青竹刻博物馆、滆湖民俗博物馆等一批文化示范载体,举办文化精品展览,借助滨水游憩运动空间项目加快发展体育旅游,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影响力。
积力之所举,众智之所为。多年耕耘,西太湖特色产业正扬帆远航。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奏响产城融合协奏曲
绿地香奈广场旁,湖滨社区居民臧英华正在新开张的明都超市西太湖店选购,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她应接不暇。“新超市东西应有尽有,购物环境不亚于市里的大型超市呢!”在滆湖边长大的她,见证了曾经只有荒滩水草的西太湖,化身如今的现代宜居城。
武进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开启了外向型经济步伐
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的前身,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省最大的稻麦育种繁育基地之一——“武进县滆湖良种繁育场”。1997年,滆湖农场一跃成为武进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开启了外向型经济步伐。2006年,江苏武进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更名为“江苏武进经济开发区”。2008年,“挺进西太湖,建设滨湖城”动员大会开启了“滨湖新城”的精彩篇章。
一路征程一路歌。按照“三纵六横”的道路框架体系,西太湖大力实施道路及管线工程建设,相继建成绿地香奈、星河丹堤、翡丽蓝湾等多个高端住宅小区,新建、改建了星韵学校、礼河实验学校、威雅公学、滆湖科技幼儿园、礼河幼儿园等一批学校,常州大学西太湖校区落户。未来,随着江苏省工人常州疗养院(西太湖医院)和省武高西太湖新校区的相继投用,人气、商气将加速集聚。
常州大学西太湖校区
新城市、新经济、新生活,正在成为西太湖的鲜明特征。在新的战略规划指引下,西太湖正加力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提升承载现代产业体系的城市能级;在濒湖片区优先布局科技研发走廊、企业总部圈、金融商务区;积极补齐城市商业功能配套,大力推进揽月湾临时商业改造,完善湖边商业业态;科学规划全域旅游,扩大园区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影响力。
当前,西太湖正在对园区用地结构体系和生产生活配套需求进行梳理,进一步优化提升产城融合规划,全力打造“现代宜居城、科技创新城、生态文明城”。
“西太湖”最美湖岸线
绘就“最美湖岸线”,书写高质量发展未来
根据江苏省科技厅发布《关于2018年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情况的通报》显示,西太湖高新区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指标成绩斐然,位居全省第10,省级高新区第4。
以特色产业集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成为西太湖经济发展的支点,收获“产与城”“质与量”融合发展的新跨越。坐拥14公里“最美湖岸线”的西太湖,如何发挥“最美效益”?
园区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在提升品质和环境上“久久为功”,绿化覆盖率超40%,收获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级湿地公园、省级水利风景区等“绿色称号”。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行走在西太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美画卷徐徐展开,铺就一条既有“含金量”又有“含绿量”的发展之路。
对于未来,西太湖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积极以苏州金鸡湖、东莞松山湖为标杆,走现代新型城市化道路,实现研发科创主导型发展模式,努力将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竞争发展优势,建设西太湖科技新城,成为常州和武进新时期发展的新动能、城市形态的新标杆。
宏图在纸上,躬行在当下。
戴志华说:“今天的西太湖,正处于多区叠加的历史机遇期,处于更上层楼的跨越赶超期,处于创新创业创造的集聚迸发期,每一刻奋斗的现在,都是为了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未来。”